- · 《传播力研究》栏目设置[05/29]
- · 《传播力研究》收稿方向[05/29]
- · 《传播力研究》投稿方式[05/29]
- · 《传播力研究》征稿要求[05/29]
- · 《传播力研究》刊物宗旨[05/29]
阿克苏地区非遗旅游AR 技术传播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数字化保存利用、三维立体博物馆的创设一直都在发展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之内,AR 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将会为阿克苏地区非遗传播带来新的思路。 一、把AR 技术融入到非
近年来,数字化保存利用、三维立体博物馆的创设一直都在发展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之内,AR 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将会为阿克苏地区非遗传播带来新的思路。
一、把AR 技术融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中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悠久的文化底蕴,但随着时代发展,它也要以一种新的展现方式吸引当代人的关注,运用AR 技术使其融入到现代文化体系中。现在很多地方的文化馆和博物馆的里的珍贵文物已制作出AR 智能名片,用手机扫描该文物的二维码,你就能了解此文物的出处、特点及该文物藏品的三维立体仿真模型,里面有声音、文字和特效的呈现,灵动展现馆藏文物,同时可以让观众不分时间地点随时欣赏文物,向同伴朋友展示及宣传,大家都可以毫无界限地观察、揣摩与研究文物,更加大众化,非遗来自于生活,发展于生活,让非遗的文化底蕴得以传播。
二、阿克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传播现状及问题
(一)阿克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力度较低。近几年,伴随着数字化的发展,网络媒体被大众广泛认同,新疆阿克苏地区也着手筹建并建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网站和APP移动端,从目前调查结果来看,无论网站还是APP 订阅号都存在推广不够导致用户关注度不够、传播力度低的问题。首先,网站传播平台影响力不足,登录入口不规范,公众号很难被大众所熟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依附与其他大的网站,通常都是其中一个子栏目,不方便用户査看及寻找,访问量不高。如阿克苏非遗传承挂在阿克苏地区博物馆网站下,搜索引擎难以捕捉。其次,阿克苏地区各地市县没有专门的非遗宣传网站,即使有也存在模仿其他地方的特点,缺乏本地非遗旅游特色,形式呆板、板块单一,传播内容没有看点,难以吸引用户和保留用户。从目前阿克苏地区非遗网络传播调査情况来看,阿克苏地区博物馆中的古今阿克苏,其中包括文物古迹、风土民俗和非遗传承,时间才更新到2012 年7 月,至今没有看到新的更新内容,滞后的传播手段对新疆阿克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泛传播没有起到作用。
(二)阿克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还处于萌芽起步阶段
1、数字化存储力度不足。从各方面资料显示,阿克苏地区目前保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停留在文字的描述、文本的保存、照片的记录阶段。特别是一些手工艺品的精细操作没有仿真视频的演示,只是单调的文字描述很难继承精髓。值得特别一提的是,拜城县的维吾尔族帕拉孜纺织技艺,由于市场萎缩,再不进行数字化保护就要面临手艺无人继承的状态。数字化AR 技术的出现为抢救濒临失传的阿克苏地区非遗物产提供了影像存储,这种新颖的保存方式诸如数字化拍摄、数字库的建立及储存、3D 打印、图片与文字扫描,为非遗的保护提供了更加便捷及可靠的技术支持。但因为这种数字化技术拍摄存储空间大,需要很多的专业技术人士,物资供应也是必不可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职能部门困难重重。
2、传播处于缓慢状态。从阿克苏地区非遗现在的传播数据分析来看,正在逐步使用数字储存技术,这个工作是巨大并且繁琐的。从目前观众对网络线上的热衷,导致各地县文化馆对数字化非遗保护已相当重视,已经把文物数字化保存作为今后努力的方向。经过各地一线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一定会有更多更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成AR 数字化拍摄储存。换言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是更好地传承,做好线上线下传播工作,使非遗在人们现实生活中能找到,这才是最好的传承。而从现实情况来看,传播平台不广无法普及,已完成的现有数字文件不能快速传送到平台网站,导致信息滞后。由于新疆信息技术相对落后,庞大的拍摄数字化文件需要后台巨大的空间支持,这些现实困难因素束缚了阿克苏地区非遗数字化传播的进展,导致即使辛苦完成的非遗数字化文件也只能存在冰冷的硬盘中,躺在文件柜里,无法让普通民众接触,这是传播大忌,也是一种无形的浪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后世起到阻碍作用。
三、AR 技术缔造阿克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新格局
要想使博物馆及民间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及保护,使其世代流传并发扬光大,并散发出内在的人文历史价值,我们就要在现代趋向使用智能化的今天,善于利用AR 技术,跟上时代的发展,跟上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扩大传播方式。
文章来源:《传播力研究》 网址: http://www.cblyjzz.cn/qikandaodu/2021/0213/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