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传播力研究》栏目设置[05/29]
- · 《传播力研究》收稿方向[05/29]
- · 《传播力研究》投稿方式[05/29]
- · 《传播力研究》征稿要求[05/29]
- · 《传播力研究》刊物宗旨[05/29]
一带一路中医互联网传播的思考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对中医的正确认知 (一)中医文化核心价值 目前普遍认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是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概括为“仁、和、精、诚”
一、对中医的正确认知
(一)中医文化核心价值
目前普遍认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是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概括为“仁、和、精、诚”。
“仁”即“爱”,仁者爱人。医术之仁、医者之仁,乃中医师立身之本。医术之仁表现为济世救人这一目的。孙思邈说: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仁,下医医病。医者仁心表现为中医师对生命的尊敬和敬畏,普同一等,不私己有,正所谓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医师作为一种职业,其目的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因此这一职业特点被称为“仁术”。
“和”主要指天人相和的自然观、人我相和的社会观、形神相和的身体观、阴阳相合的治疗观,以达到健康、智慧、快乐的境界。
“精”指精通医术,精益求精,以及学医、行医的行为和研医悟医的态度。医者,治病工也。可见医师为工匠,但其对象是人不是物。人命关天,因此从诊断到用药,每一步都必须精雕细琢,不可以有任何差错。一个中医师的成长,也是反复打磨和制作“产品”的过程。中医师不愧为“工匠精神”的楷模。
“诚”是中医师心怀至诚、一心赴救的医德行为。中医师要有诚信、诚实、真诚、诚敬的德行。医师对患者必须真诚恳切,守信戒欺,对自我应诚信求真、慎独自律。
(二)中医的理论基础
中医的辨证论治是从整体上协调身体上的“不和”,即“和者,和其不合也”为核心。中医用的系统性与协同原理,以形象和取象比类的认知方式解释的病因病机,通过综合治理“和其不合”,回归生理之和谐健康之本源。西医以解剖学和生物学为基础,通过机械还原论设定因果关系,使用仪器设备诊断出的结果做分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一“对症下药”的方式缺乏思辨思想,导致原有生理系统被侵犯。整体决定部分,中医才真正能讲清楚病因之所在。
(三)中医的优势病种
明确中医优势病种,对中医临床研究与科研均具有重要意义。中医优势病种是指中医治疗疗效确切、药物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的病种,或西医治疗尚未有好方法、好疗效,但中医却能明显改善某个症状的病种,以及艾滋病、非典等传染性疾病。《关于征求中医病种名称意见的通知》(国中医药医函〔2009〕125号)中涉及122个优势病种,可总结为:病毒感染性疾病、功能失调性疾病、疾病缓解期或慢性期、原因不明的各类疾病、病情复杂的疑难杂症、疾病的综合调理等方面。
西医对不少疾病尤其是疑难杂症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西药副作用大,药源性疾病增多,中医在这些方面恰能发挥优势。此外,西医诊断依靠大量精密的医学设备,时间长、检测贵,并有可能会造成伤害,而中医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对患者不造成任何伤害,简单、廉价、快捷、有效。
二、对“互联网+中医医疗”的正确认知
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机器深度学习目前是中医智能化的可行手段之一。因目前中医数据直接依靠中医师从临床获取,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很难总结为一般理论。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突破中医知识的碎片性和经验性等难题。将中医典籍和临床诊治经验全部以数据的方式进行表达,形成“中医大数据”,以达到用这一科学的方式进行传递和交流的目的。目前中医工作者在建设大数据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包括中医典籍的数据化、诊疗实践的数据化以及人类身体的数据化等,为中医智能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此外,在煎药方面,智能煎药可替代传统煎药。中医毁在中药,中药毁在煎药。历代医家对煎药这一环节都非常重视,传统煎药对用水、火候、煎法都颇有讲究。从抓药到包装,计算机都能和煎药信息进行对接,利用煎药机组控制器,对机组进行控制,并增加通信联网功能,无缝对接医院信息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患者和煎药室之间的零距离沟通。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智慧中医指日可待。但应当明确,互联网只是中医传播的工具,智能化也只是中医看病救人的手段,不可用智慧中医代替中医师行医,也不可用可穿戴设备、手机等智能终端作为中医诊疗的最终标准。
三、中医跨文化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际认同度低。研究范围狭窄,局限于针灸领域,对中药、方剂等方面的认识仍存在大片空白;有调查显示,北美对中医文化认可度低。但对中医大多持正面态度,认为中医较能治病的受访者比例最大。俄罗斯有超过30%的受访者,印度有43%的受访者尝试过中医。
文章来源:《传播力研究》 网址: http://www.cblyjzz.cn/qikandaodu/2021/0225/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