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少数民族文化译介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传播力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家提出了“走出去”发展战略和共建“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发展倡议。习近平在2015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国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家提出了“走出去”发展战略和共建“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发展倡议。习近平在2015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国优秀文化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文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魅力”,被作为“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铜仁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政策,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近几年,举办了梵净山生态文明和佛教文化论坛、万山国际风筝节、铜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以及贵州(铜仁)天然饮用水博览会等一系列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活动,这些为铜仁具有当地区域特点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传播提供了契机和更加广阔的平台。本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铜仁市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与译介研究,深入分析其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理论与实践,提出区域文化相关的译介方法及策略,为铜仁市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路和铜仁区域形象外宣提出路径和对策。

1 少数民族文化译介现状概述

“中华文化译介,不仅仅包括文学作品的译介,也包括中华文化典籍的译介,还包括能够展示当代中国鲜活思想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译介[1]。”而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典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译介和对外传播在区域形象外宣中其作用和地位不容忽视。但是长期以来,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译介不受重视。笔者从译介内容、译介主体和译介策略对当前少数民族文化译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1.1 译介内容——少数民族文化译介内容少

随着进入新千年发展时期,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地位日益突出,然而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造成了国外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孙子为代表的兵家之学和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翻译只有藏族的《格萨尔王》、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而贵州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原因,导致极具贵州本土特色的民俗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障碍,尤其是铜仁市,地处黔东,地形复杂,对外交流较少。当地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几乎没有进行对外译介的作品。

1.2 译介主体——译者整体素质不高

少数民族文化译介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译介,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超强的知识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杨四平(2013)指出“中国现当代文学‘走出去’,首先遭遇到的‘瓶颈’是语言和文化问题[2]。”少数民族文化译介过程中,语言和文化对于译者来说是最大的障碍。少数民族文化的文本内容富含民族特色,即使中文水平较高但对不是少数民族的中国人来说,理解过程也会出现困难。吴斐(2014)认为“民族民俗文化译介和传播要彰显特色,向西方展示中华各民族创造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明,又要在复杂多元化交融的背景下保持独立的文化身份和地位[3]。”其次,少数民族文化译介作品的质量不高,曾薇在2015 年指出,“目前我国外宣话语技术(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尚落后于我国对外宣传工作的实际需求,在构建与世界交流和沟通的修辞行为中,往往处于被动和被误读的尴尬局面[4]。”现有译介内容主要由政府外宣部门或旅游行业牵头,内容主要涉及一些文化特色词汇的简单翻译,而在翻译过程中要么进行简单的直译,要么在曲解文化内涵后曲译,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文化译介的效力。如,“铜仁民风留人,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傩戏,古朴神韵的苗家四面鼓、土家摆手舞、侗族大歌,惊险绝伦的苗族绝技绝活,这些景色无不令人流连忘返。”在这个文本中出现的“傩戏”“苗家四面鼓”“土家摆手舞”“侗族大歌”和“苗族绝技绝活”都属于少数民族文化特有的词汇,这里我们以“苗族绝技绝活”为例,如果按照字面理解可以直译为the unique skills of the Miao People,也可意译为the folk skills and stunts,但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对于海外受众还是无法更加清晰地理解,笔者认为译为the acrobatics of the Miao People,再加上注释the folks skills and stunts performed by the Miao People 能够加深受众理解的程度。

1.3 译介策略——译介策略单一

目前,对于少数民族文化译介的策略和方法还是停留传统的翻译方面,译介的路径主要是文本翻译和旅游推介、景区介绍等公示语的翻译。针对译介的方法路径,王艳(2016)提出了政府牵头,媒体、高校、文化部门等进行协同合作,通过传统媒体、网络、展会等多维度相结合的宣传途径[5]。但是少数民族文化译介不同于一般的外宣翻译,它不只是静态文字的呈现,而是结合了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和传播途径,注重动态和静态双重结合,从而实现其译介的目的。

文章来源:《传播力研究》 网址: http://www.cblyjzz.cn/qikandaodu/2021/0304/748.html



上一篇:浅析俄国电视剧的中文翻译策略以俄剧体育老师
下一篇:史记的英语译介与传播

传播力研究投稿 | 传播力研究编辑部| 传播力研究版面费 | 传播力研究论文发表 | 传播力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传播力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