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传播力研究》栏目设置[05/29]
- · 《传播力研究》收稿方向[05/29]
- · 《传播力研究》投稿方式[05/29]
- · 《传播力研究》征稿要求[05/29]
- · 《传播力研究》刊物宗旨[05/29]
娇红记在清代的传播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没有哪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戏曲史会忽略掉孟称舜的《娇红记》,但《娇红记》在清代的曲坛上几乎是踪迹难觅,甚至连清代最流行的戏曲选本《缀白裘》都没有选录其只言片语,而
没有哪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戏曲史会忽略掉孟称舜的《娇红记》,但《娇红记》在清代的曲坛上几乎是踪迹难觅,甚至连清代最流行的戏曲选本《缀白裘》都没有选录其只言片语,而小说《娇红记》却盛传不衰,造成这种待遇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清代的文化语境。
一、“娇红记”戏曲故事在元明时期的传播
以《娇红记》为首的元明中篇传奇小说是“元明清三代戏曲取材的渊薮”①,“流播既广,知之者众,乃至名公才子,亦谱其事为剧本矣”②,取材自《娇红记》的元明清戏曲作品有元代王实甫的《娇红记》杂剧、邾经的《王娇春死葬鸳鸯冢》杂剧、汤舜民的《娇红记》杂剧、金文质的《誓死生锦片娇红记》杂剧、明代刘东生的《新编金童玉女娇红记》杂剧、沈寿卿的《娇红记》戏文、孟称舜的《节义鸳鸯冢娇红记》传奇、清代许逸的《两钟情》传奇。
今所能见到的《娇红记》的最早刊本为明建安书林郑云竹刊本,书名为《申王奇遘拥炉娇红记》,题“元邵庵虞伯生编辑,闽武夷彭海东评释”。《宝文堂书目》《百川书志》均有著录,《百川书志》题“元儒邵庵虞伯生编辑,闽南三山明人赵元晖集览”,虞伯生即虞集,显系伪托。
王实甫《娇红记》杂剧仅存佚目,曹寅《楝亭藏书十二种·录鬼簿》著录而为世人所知。
邾经《王娇春死葬鸳鸯冢》尚存残剧,见收于《全元曲》第七卷,辑存套曲【黄钟】【南吕】两套,剧名为《死葬鸳鸯冢》。后附录《北词广正谱》异文一曲和《词林摘艳》异文一曲。
汤舜民《娇红记》杂剧已佚,《录鬼簿续编》和《太和正音谱》著录。
金文质《誓死生锦片娇红记》杂剧著录于《录鬼簿续编》,仅存题目和正名。
明初刘东生的《新编金童玉女娇红记》现存宣德年间积德堂刊本,情节大体沿袭《娇红记》小说。
沈寿卿的《娇红记》多用故典,词句藻丽,吕天成《曲品》评曰:“《娇红》此传虞伯生所作,而沈翁传以曲,词意俱可观。以申、娇之不终合也而合之,诚快人意。第本传中有娇之妒红、红之讦娇、生之惑鬼、娇之远别种种情态,未经描写,殊未快意。”③
作为该题材的扛鼎之作,孟称舜的《节义鸳鸯娇红记》凸显了这一发生在北宋宣和年间的历史事件中所包孕的“笃于其性”的率真纯洁的“至情”:“作者极情尽态,而听者洞心耸耳,如是者皆为当行,皆为本色。”④
上述戏曲作品虽取径相同,但情节上略有差异。上述作品尽管多已不存,可是仰赖文献记载,尚可管窥其在元明时期传播的盛况。
二、清代被禁毁的戏曲《娇红记》
“孟称舜的《娇红记》传奇并非案头之作,而是一部舞台型(或称戏剧性)很强的戏剧作品”⑤,但和元明两代的传播广度相较,“娇红记”故事到了清朝,就只剩下小说一脉。《娇红记》在清代被禁,固然有清廷禁毁和时代文化的双重原因,但孟称舜的创作初心已经给这出戏带来了接受上的障碍。
(一)《娇红记》小说和戏曲在清代传播的不同境遇
小说《娇红记》在清代的广泛传播,不仅因为有单行本和大量选本的存在,更因为其广大的读者群。
小说《娇红记》有单行本。据严宝善《贩书经眼录》稿本卷九著录:“嘉庆新刻校正娇红双美全传,不分卷,卷端题楚江仙隐石公编辑,吴门翰史茂生评选,嘉庆间写刻巾箱本,竹纸,衬订二册。是书写宋宣和间济阳申纯(厚卿)与其舅氏女娇娘故事,并涉及婢女飞红。按《娇红记》为元清江宋梅洞所作小说,元明间刘兑(东生)著为传奇二卷,此又据以编成小说。目次为晤娇、词合、媒书、亲辞、病叙、互醋、露别、歧赠、双第、妗变、私亲、情殇、会穴、歌挽等二十目。正文虽不分卷,书末有‘娇红传卷之八终’七字。此书现归浙江图书馆收藏。”⑥
清代收录《娇红记》的小说选本有《艳情逸史》《国色天香》《古今图书集成》《香艳丛书》《女聊斋志异》等五种。
由上表可知,即使是在文禁森严的清代,小说《娇红记》的传播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被大型图书的收录毫无疑义地证明了小说《娇红记》备受清代读者所乐见这一观点。更何况,还有一个很有意味的事实存在,现存最早的《国色天香》金陵万卷楼刊本刻于万历二十五年,并未选录《娇红记》,直至清代重刊才被选录。
小说《娇红记》在清代的广泛传播还在于其庞大的读者群,主要是文人士子,下层普通民众如婢女、妓女,以及拥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商人群体。
文章来源:《传播力研究》 网址: http://www.cblyjzz.cn/qikandaodu/2021/0316/867.html
上一篇:论活着作为文学作品的跨媒介传播
下一篇:经典的翻译与传播诗经在英国的经典化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