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从流行到受阻斯蒂芬金作品的跨文化传播

来源:传播力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引言 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不仅要关注成功的案例,而且要关注受阻的情况。对于后者,斯蒂芬·金便是一个典型。斯蒂芬·金(Stephen King,又译史蒂芬·金)是当代最畅销的作家之一

1.引言

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不仅要关注成功的案例,而且要关注受阻的情况。对于后者,斯蒂芬·金便是一个典型。斯蒂芬·金(Stephen King,又译史蒂芬·金)是当代最畅销的作家之一和“有史以来最畅销的美国作家”(Bloom 2002:215),迄今著有60余部长篇小说和200 余篇短篇小说,他的小说题材广泛,深受读者喜爱,至今已售出3.5 亿册。2003年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授予斯蒂芬·金“杰出贡献奖”。2015 年斯蒂芬·金获“国家艺术勋章”。至此,斯蒂芬·金不仅赢得了市场和读者的青睐,而且得到文学界和官方的高度认可。

相比之下,斯蒂芬·金作品在中国的接受和影响则显得有些黯淡。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研究者,对他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甚至十分狭隘。在中国,斯蒂芬·金几乎成了“恐怖”的代名词,被认为是“社会恐怖小说”作家(黄禄善2003:604)、“恐怖小说之王”(马祖毅2006:730)、“恐怖小说大师”(查明建、谢天振2007:1035)、“美国当代恐怖小说大师”(陆谷孙2014:1)。这不仅是对金的片面理解,更影响了其作品在中国的接受。为何斯蒂芬·金的作品在中国的影响与其在美国的影响存在较大差距?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借鉴传播学的相关理论,系统检视其作品的跨文化传播之旅。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1948 年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 中提出了传播过程的“5W”模式(即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和取得什么效果)。尔后,布雷多克(Braddock)将该模式拓展为“7W”模式,增加了传播环境和传播目的(邵培仁2015:78)。这一模式全面关注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目的、内容、媒介、受众、环境和效果,对于文学传播具有指导意义。据此,评估翻译文学传播的效果,就需要全面关注以上维度。笔者主要从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者(译者)、受众和传播环境这几方面对斯蒂芬·金的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历程进行考察,分析其传播内外有别的原因。

2.传播内容:从“全能作家”到“恐怖之王”

谈到斯蒂芬·金,一般认为他是恐怖小说作家。其实,他的作品包含两个世界,一是“惊悚文学世界”(也属于“通俗文学世界”),一是“严肃文学世界”。一方面,斯蒂芬·金的确创作了大量惊悚作品,并以此闻名。其中比较经典的作品包括《撒冷镇》(Salem’s Lot,1975)、《闪 灵》(The Shinning,1977)、《死亡区域》(The Dead Zone,1979)、《宠物公墓》(Pet Cemetery,1983)、它(又译《死光》)(It,1986)等,作品的题材内容和语言表达都彰显出恐怖的面貌。但是,斯蒂芬·金不仅创作了惊悚小说,他的作品还涉及科幻小说、奇幻小说、侦探小说、短篇小说、影视剧本及舞台剧剧本等。《捕梦网》(Dreamcatcher,2001)、《穹 顶 之 下》(Under the Dome, 2009)属于科幻小说的代表;“黑暗塔”系列是奇幻小说的鸿篇巨制;“梅赛德斯先生三部曲”是典型的悬疑小说;《肖申克的救赎》(Rita Hayworth and Shawshank Redemption)、《亚特兰蒂斯之心》(Hearts in Atlantis)则完全可以归结为“主流文学”;此外,他还著有《斯蒂芬·金谈写作》(On Writing)等非小说作品。

文学评论界和翻译界对于斯蒂芬·金作品题材的多元性已有一定的认识。“虽然斯蒂芬·金书写恐怖,但他并不是单纯的恐怖作家”(Wood 2011:3),而是“题材不限的全能小说家”(林尚威2014:17)。斯蒂芬·金以恐怖小说起家,但20 世纪80 年代以后,他主观上努力摆脱恐怖小说这一创作形式的束缚,不断在更广泛的领域里探索能够引起读者恐怖情感的文学作品(黄艳杰2007)。斯蒂芬·金近年来出版的作品,大多融合了各种小说类型1,因此具有杂合性,不能简单定义为恐怖小说。以斯蒂芬·金2011 年的小说《11/22/63》为例,这部小说兼具时间旅行小说、爱情小说、惊悚小说、悬疑小说的特点,“惊悚”在其中只充当了点缀。需要注意的是,小说的“恐怖”并不停留在表象,而是深入社会现实,表现日常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恐怖”只是斯蒂芬·金的小说中并不重要的外在形式。黄禄善(2003)认为,斯蒂芬·金将20 世纪60 年代美国现实恐怖小说的传统同一些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的惊险通俗小说的若干要素结合起来,创造了全新的恐怖小说类型——社会恐怖小说。

一方面,斯蒂芬·金的作品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题材被片面化,从而制约其传播的广度。另一方面,从作品本身的内容来看,主要表现美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充斥着美国读者喜闻乐见的人情风物,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他对英语世界,尤其是美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教育、文学、音乐、体育,以及衣食住行、日常生活作了全景描述,堪称美国社会的百科全书。作品在亲近美国读者的同时,也增加了与外国读者的时空距离。而且,过于细致的描绘,容易令外国读者感到疲倦。当然,也应该认识到,随着中美交往持续发展,文化交流日益深化,国内对斯蒂芬·金的认知也将更加全面。

文章来源:《传播力研究》 网址: http://www.cblyjzz.cn/qikandaodu/2021/0611/1501.html



上一篇:张飞捉周瑜故事在通俗文学中的传播兼论非小说
下一篇:从三种民国词选看东坡词的接受与传播

传播力研究投稿 | 传播力研究编辑部| 传播力研究版面费 | 传播力研究论文发表 | 传播力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传播力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