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传播力研究》栏目设置[05/29]
- · 《传播力研究》收稿方向[05/29]
- · 《传播力研究》投稿方式[05/29]
- · 《传播力研究》征稿要求[05/29]
- · 《传播力研究》刊物宗旨[05/29]
浅谈电厂消防水工程设计与实施策略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前言 根据电厂消防用水所需水量及水压,本期工程设置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负责全厂的消防给水,主要包括主厂房室内外水消防,煤场室外水消防,辅助、附属建筑物的
前言
根据电厂消防用水所需水量及水压,本期工程设置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负责全厂的消防给水,主要包括主厂房室内外水消防,煤场室外水消防,辅助、附属建筑物的室内外水消防等;主厂房油系统自动水喷雾系统、变压器自动水喷雾消防、运煤系统的水幕消防等。
1 消防水系统设计思路
1.1 消防水设计总体策略
正常情况下,消防给水管网中的水压由消防稳压泵维持,稳压泵为2台,1台运行,1台备用,稳压泵由出水管上的压力控制装置自动控制启停。消防给水管网正常情况下管网压力维持在1.08MPa,当出水管上的压力降至1.00MPa时,稳压泵自动投入运行,维持消防给水系统的压力,当压力升至1.08MPa并维持60S后,稳压泵自动停泵。当系统发生火灾或给水管网发生故障,出水管的压力降至0.90MPa时,1台电动消防泵自动投入运行,出水管的压力降至0.85MPa时,第2台电动消防泵自动投入运行。同时将消防水泵紧急运行的信号传送到集控楼的控制室。当电动消防水泵因故停运时,备用柴油机消防水泵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动投入运行。消防稳压泵可在控制室及就地操作,消防水泵(包括备用柴油机泵)可在主厂房控制室、输煤控制室等处控制启停,并能就地操作[1]。
1.2 消防水设计主要构成
消防给水系统的灭火方式有: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水喷雾灭火系统及水幕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 室内外消火栓系统
消防给水管网在厂区内围绕主厂房及煤场区等环状布置,其他建筑物处设有消防给水支管,可由支管满足建筑物室内外消防用水的要求。在主厂房周围环状布置的消防给水管网干管直径为300mm,在煤场区环状给水管网干管直径为250mm。室外消火栓采用地下式消火栓,消火栓有一个直径为100mm及一个直径为65mm的栓口,室外消火栓处装置有水龙带、水枪等设施。室外消火栓沿道路设置,室外消火栓间距在主厂房周围为60m,其他区域为80m。从综合水泵房内的消防水泵上有2条输水管向环状管网输水,环状管网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消火栓数量小于5个,并且每段因故检修时不影响其他区域的消防用水。
在主厂房内部的消防水管道为环状布置,在汽机房和锅炉房的底层、运转层、煤仓间各层、锅炉房电梯燃烧器以下各层平台等设置室内消火栓,在煤仓间的最高处设有为检验用的室内消火栓,消火栓安装在楼梯附近,消火栓的布置以保证两个独立的消火栓同时能扑救建筑物内任何一点的火灾为原则。
根据《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2006的规定,在主厂房内消火栓间距不应超过30m,消火栓采用单口消火栓,栓口及水龙带直径为65mm,水龙带长25m,在煤仓间运转层以下的消火栓处配有减压装置。主厂房内的消防给水管道主要环管直径为250mm,消防给水管道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控制的消火栓不超过5个,在主厂房内的每个消火栓处设置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
主厂房设两条进水管与室外消防给水管网连接,当一条进水管因故停用时,另一条进水管仍能保证供给全部主厂房室内消防用水量。
在运煤系统转运站、碎煤机室、炉后综合楼等辅助、附属建筑物内设置室内消火栓,消火栓采用单出口消火栓、栓口直径为65mm,水龙带长25m。消火栓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
(2) 水喷雾灭火系统
水喷雾灭火系统主要包括变压器自动水喷雾消防、主厂房油系统水喷雾消防,电汽动给水泵、中间油管道、燃烧器区、输煤栈桥水喷雾消防,输煤栈桥与各转运站、栈桥与主厂房等的衔接处的水幕消防。
1)自动水喷雾灭火系统
自动水喷雾灭火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探测报警装置、自动控制灭火装置。系统有供水管、检修蝶阀、雨淋阀装置、水雾喷头等组成。水喷雾灭火系统设有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应急操作三种控制方式,自动控制方式为电动探测系统方式。
自动探测系统由布置在保护区内的感温、感烟探测器组成。当保护区发生火灾时,由布及全保护区的探测系统发出两种火灾报警信号,通过消防控制盘经延时30S后自动(同时可就地手动或控制室远方操作)打开卸压电磁阀,使雨淋阀传动腔内的压力降低,雨淋阀在其入口水压的作用下自动开启,保护区内的全部水雾喷头喷水灭火。同时水喷雾给水管网压力下降,主消防水泵投入运行,压力开关动作向消防控制盘发出灭火信号。
文章来源:《传播力研究》 网址: http://www.cblyjzz.cn/qikandaodu/2021/0708/1623.html
上一篇:有线通信抗干扰技术的有关分析
下一篇:理论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契合研究